先来说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
晋景公梦见一个厉鬼,长发拖到地上,捶胸跳跃着说:“你杀了我的子孙,这是不义,我已经请求上天得到它的允许(可以报仇)了!
”厉鬼毁坏了大门和寝门走了进来。晋景公害怕,躲进内室,厉鬼又毁坏内室的门。
晋景公醒来,召见桑田的巫人。巫人所说的和晋景公梦见的情况一样。晋景公问:“怎么样?”巫人说:“您吃不到新收的麦子了。
”晋景公病重,到秦国请医生。秦桓公派医缓给晋景公治病。医缓还没有到达,晋景公又梦见疾病变成了两个小孩,一个说:“他是个好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往哪里逃呢?”
另一个说:“我们躲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能把我们怎么样?”医生来了,说:“病不能治了,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艾灸不能用,针刺达不到,药物的力量也到不了,不能治了。”
晋景公说:“真是好医生啊。”赠送给他丰厚的礼物让他回去了。六月丙午日,晋景公想吃新麦子,让管田的人献上,厨师做好了饭。
展开剩余71%晋景公把桑田的巫人叫来,把煮好的新麦给他看,然后杀了他。
将要吃的时候,晋景公肚子发胀,上厕所,掉进粪坑死了。
后来有一个小臣早晨梦见背着晋景公登天,到了中午,他背着晋景公从厕所出来,于是王公大臣一商量索性就把他作为殉葬的人。
是不是这个故事现在看起来匪夷所思,确实充满着奇幻色彩,但是有一点很意思,原文记载: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
这个“大厉”就是指厉鬼,然后我就搜了一下,《左传》所见春秋时期的厉鬼有六,其中三个为梦境,一个为幻觉,一个为谣传,一个为巫者编造。
在春秋时期厉鬼则被视为恶魔,为人厌恶而被驱逐。关于厉鬼的生成,有种说法认为:“厉,恶鬼。晋戍三百人被杀而死,古人以为皆当为厉。”
你没看错古人认为战场上死去的战士就会变成厉鬼。
还有一种厉鬼,就更可怕了,无后人祭祀之鬼。《墨子·非命中》“国为虚厉”,《经典释文》引李氏说谓:“死而无后曰厉。”,“无后”之鬼没有祭品享用,是为饿鬼,也是充满戾气的厉鬼。
现在年轻人估计心头一紧!也不得不说古人还是有先见之明,早就想好了吓唬你们的话!
那该如何驱散所谓的厉鬼呢?古代当然也有说法!
周代对付厉鬼的办法主要有二。一是安抚厉鬼,通过祭典让厉鬼有所“归”,即有所归之处,有祭品享用,可以不再挨饿,以此让厉鬼安定。前面提到的晋平公祭祀鲧就是一例。再如,《左传·昭公七年》载,郑国谣传被杀的伯有寻仇,再加上大夫伯有所要报复的公孙段刚刚死掉,郑国引起慌乱。郑卿子产马上立两名冤死者之子为大夫,让厉鬼“有所归”,这才平息了恐慌。那个时代的安鬼之举,处处透露着人世间的温馨。人们相信,这种办法能使厉鬼消逝在无人知晓的所在。
对付厉鬼的另一种办法是驱除。《周礼·夏官》有“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傩)”,即穿着熊皮制成的服装,戴着黄金色的有四只眼睛的面罩,上身是黑衣,下身是朱红色的裳,拿着戈举着盾,率领手下人依时节而“傩”,进行驱鬼。
依照《周礼》和《吕氏春秋》的说法,一年之中要于春、秋、冬三季行“傩”事。睿智如孔夫子者虽“不语怪、力、乱、神”,但却不排斥“傩”。《论语·乡党》中说:“乡人傩,(孔子)朝服而立于阼阶。”孔子朝服立于阼阶观看“傩”,表示尊重国家典礼,另外也挡一挡驱逐厉鬼时的喧闹,并且防止厉鬼逃到宗庙惊动先祖。“朝服而立于阼阶”,《论语》所载孔子的这个“立”,可以视为一个标识,那就是先祖与厉鬼有了泾渭之分,也表明春秋时人想象中的彼岸世界,已有明显的阶层分化!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说到这里了,我是怪口历史的K先生!
发布于:上海市广盛网-线上股票配资-配资开户-股票如何开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