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透过普通民众的视角,深刻展现了当时南京人民的苦难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残忍暴行。从影片名称即可推测其主题,而其与以往同类作品有着显著的不同之处。
首先,影片并没有采用过多的血腥或性暴力镜头。这一决策,既考虑到审查的难度,也源于导演申奥的创作思路。他认为,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已经众所周知,而这些暴力画面的呈现无疑是在为情节增加噱头,反而削弱了对这段历史的深刻反思。
其次,《南京照相馆》中的日本人形象是极其冷血且没有人性的,所有的日本角色都被刻画为绝对的反派。与传统的反映侵略历史的影视作品不同,本片中的日本人从未有任何善良或人道主义的表现。申奥导演在青岛路演时回答观众提问时也毫不犹豫地指出:当日本人踏上中国这片土地的那一刻,他们就是侵略者,是恶魔。
展开剩余76%导演透露,在创作剧本过程中,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深入研究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申奥强调,日本并非仅仅在成为军人后才转变为侵略者,而是整个时代的日本人民从小便被灌输要征服大东亚的思想。这种征服欲望贯穿于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中。日本的学校不仅培养孩子们的军事意识,更是通过各种方式来强化这种“国家使命”。例如,在日本的玩具店里,孩子们可以买到各种战争器械的玩具,包括士兵、步枪、头盔、高射炮等,所有这些都成为了孩子们成长的一部分。
更有甚者,孩子们从小便被要求将木棍绑在背上,幻想自己是执行自杀任务的“人肉炮弹”,以为自己在为国家献身。学校教育也极其严苛,大一点的男孩甚至会使用真枪练习射击,而那些年幼的孩子则使用玩具枪进行模仿。日本的解剖课程中,如果有孩子胆小不敢动手,老师们会严厉斥责,甚至教导他们如何杀害中国老人。这一切,都在教导他们,日本是最为优越的民族,而征服其他亚洲国家则是他们的天命。
在这种教育体系下,长大的日本人怎可能拥有良知?申奥导演明确指出,日本人在这样的成长背景下,个性和人性早已被彻底抹杀。那些在战争中存活下来的士兵,都是被逼至极限的,他们早已没有任何人性的光辉。即便是影片中的摄影师伊藤,虽然初登场时有些懦弱,但其本质并非善良,而是冷酷无情的侵略者之一。
《南京照相馆》的成功,不仅在于它真实还原了那段历史,更在于它打破了长期以来西方视角对历史的主导地位,展现了中国人对自己历史的独立思考。这部电影的诞生,是中国电影产业的一次突破,标志着一个更加独立且真实的叙事方式的开始。
申奥导演虽目前只有两部电影,但每一部作品都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震撼。他的创作理念让人深思,这种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导演将为中国电影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角与深度。
END
更多精彩八卦内容,尽在“是八卦的木子啊”
点个关注不迷路,真是个大美女哦!
发布于:福建省广盛网-线上股票配资-配资开户-股票如何开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