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这条盘根错节的老路上,埋着无数帝王的尸骨。他们有的像暴发户,攥着权力却玩脱了;有的像守财奴,守着祖宗家业不敢挪窝;但有一个人,硬生生把一盘散沙的棋局下成了千年基业——这人就是秦始皇嬴政。
你可能会说,他不就烧了几本书、埋了几个儒生吗?要不就是修长城累死了些人?要是这么看,那你可就把这位千古一帝看浅了。嬴政干的事,往小了说是统一六国,往大了说,是给中华文明装了个“底层操作系统”,往后两千年的皇帝,不过是在他写的代码里打补丁而已。
01
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刚坐上秦王宝座时,手里攥的是个烫手山芋。那会儿的中国,不是一个国家,是七个“创业公司”在打群架——秦、齐、楚、燕、赵、魏、韩,个个都想当行业龙头。
这七家有多不搭调?你去趟赵国买布,用的刀币在魏国不能花;你从韩国运粮食到秦国,量器不一样,算不清到底多少担;更要命的是,各国文字都不一样,秦始皇给赵国发个外交照会,对方得先找三个翻译才能看懂。这种分裂不是一天两天了,从春秋到战国,打了三百多年,老百姓早就忘了“天下居然能是一个国家”。
展开剩余87%当时最猛的“创业公司”是秦国,但也没强到能秒杀对手。赵国的骑兵能在草原上追着匈奴砍,楚国的疆域占了南方半壁江山,齐国的临淄城比咸阳还繁华。嬴政他爹秦庄襄王、爷爷秦孝文王,忙活一辈子也就啃下了几块小地盘。要是换个平庸的主儿,最多也就守着关中当个区域霸主。
但嬴政不是来当霸主的。这小子13岁登基,22岁亲政,刚一上手就干了件狠事——把权倾朝野的吕不韦给办了。吕不韦是啥人?“奇货可居”的发明人,秦国的宰相,嬴政名义上的“仲父”,手里攥着一半朝政。嬴政一声令下,先是罢官,再是流放,最后逼得吕不韦喝毒酒自杀。这手腕,跟后来杀功臣的刘邦、朱元璋比,一点不软,而且人家才22岁。
02
从公元前230年打韩国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嬴政用十年时间横扫六国。很多人觉得这是秦国军队能打,其实没那么简单。战国末年,各国军力差不了太多,赵国的李牧、楚国的项燕,都是能跟秦军硬碰硬的狠角色。嬴政能赢,靠的是一套“组合拳”。
第一拳是“间谍战”。嬴政重用一个叫尉缭的谋士,这人给的招特损:给各国大臣送钱,让他们窝里斗。赵国的名将李牧,就是被秦国收买的奸臣郭开给害死的。楚国的春申君,也被这招搅得君臣离心。你想想,对手内部先烂了,再强的军队也没用。
第二拳是“精准打击”。嬴政灭六国不是瞎打,是按“远交近攻”的剧本走的。先捏软柿子韩国,再打挨着的赵国、魏国,接着啃硬骨头楚国,最后收拾最远的燕国、齐国。齐国到死都没明白,自己当“中立国”当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被灭了?因为嬴政知道,先稳住远处的,再逐个收拾近处的,等你反应过来,已经晚了。
第三拳是“国家机器全开”。秦国当时的动员能力有多强?有个出土的竹简记载,一个叫“喜”的小吏,从服兵役到退役,十年间换了五个战场,从韩国打到楚国。全国的粮食、兵器,像流水一样往前线送。这种把整个国家变成“战争机器”的能力,六国根本扛不住。
公元前221年,当齐国最后一个国王捧着玉玺投降时,嬴政站在咸阳宫的台阶上,说了句改变中国历史的话:“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简单说就是:我干了这么大的事,得改个名,不然对不起这功劳。
于是,“皇帝”这个词诞生了。嬴政还嫌不够,非要加个“始”字,意思是:我是第一个,后面的都得叫秦二世、秦三世,传到千世万世。这口气,也就后来的成吉思汗敢比,但成吉思汗的帝国分崩离析了,嬴政的“遗产”却留了下来。
03
灭六国只是开始,嬴政真正的狠活,是把七个“独立王国”硬生生拧成一个国家。最难的不是改国号,是改制度。
战国那会儿,各国实行的是“分封制”,天子把土地分给诸侯,诸侯再分给大夫,一层一层往下分。这种制度看着稳定,其实就是“地方割据孵化器”。周朝搞分封,结果弄出春秋战国五百年战乱;刘邦后来学周朝,搞“郡国并行”,结果冒出个“七国之乱”。
嬴政一眼就看穿了这猫腻,他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意思是:打仗不就是因为有这些诸侯王吗?现在好不容易统一了,再搞分封,不是等着再打起来?
于是,他力排众议,搞了“郡县制”。把全国分成36个郡,每个郡下面设县,郡县长官全由中央任命,而且不能世袭。这招有多狠?相当于把地方的财权、军权、人事权全收归中央,地方官成了皇帝的“打工仔”,想造反都没资本。
当时有个叫淳于越的博士跳出来反对,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意思是:不学古代搞分封,肯定长不了。嬴政没跟他废话,直接让李斯处理。李斯更狠,说这些儒生就知道拿古书抬杠,不如把不是秦国的史书全烧了,敢谈论《诗》《书》的,直接拉去砍头。这就是“焚书坑儒”的由来。
现在很多人骂嬴政搞文化专制,但你站在他的位置想想:七国刚统一,各地的人还认自己是赵人、楚人,不认自己是“秦人”。要是任由各地儒生捧着自家的古书说“我们祖上比你们阔”,这国家能稳住吗?嬴政烧的不是所有书,是各国的史书和民间的儒家典籍,医药、种树的书都留着了。他要的不是毁灭文化,是统一思想。
除了郡县制,嬴政还干了几件“基建狂魔”级别的事:
修驰道,相当于古代的高速公路,从咸阳到各地,宽五十步,每隔三丈种棵树,全国的军队三天内就能集结;
统一度量衡,不管你在齐国还是楚国,用的尺子、斗都一样,做生意不用带翻译了;
车同轨,车轮间距统一,马车在全国的路上跑都不颠簸;
书同文,用小篆统一文字,你写的“马”和我写的“马”终于长得一样了。
这些事看着琐碎,其实比打胜仗还重要。就拿文字来说,中国这么大,方言千差万别,广东人听不懂东北话很正常,但只要写出字来,大家都认识。这种“书同文”的凝聚力,欧洲到现在都没有——你看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看着像,但根本不是一回事,这也是欧洲一直分裂的原因之一。
04
秦始皇的名声,从汉朝开始就没好过。刘邦骂他“暴秦”,司马迁写《史记》,说他“焚书坑儒”“赋役繁重”。但你仔细想想,骂他的人,大多是后来的皇帝和儒生。
儒生为什么恨他?因为嬴政不用儒家,用的是法家。儒家讲“仁政”“复古”,法家讲“严刑峻法”“与时俱进”。嬴政觉得,国家刚统一,就得用重典,不然镇不住场子。但儒生们不乐意了,他们的“铁饭碗”(靠讲经授徒吃饭)被砸了,能不说他坏话吗?
后来的皇帝为什么骂他?因为他们既要学嬴政搞中央集权,又怕担“暴君”的名声。汉武帝跟嬴政一样,搞盐铁专营、独尊儒术(其实是外儒内法),但他得先骂嬴政“暴虐”,显得自己“仁厚”。这就跟现在的老板一样,一边学竞争对手的狠招,一边骂人家“没良心”。
其实嬴政的“暴政”,很多是被夸大了。修长城确实劳民伤财,但你看看当时的边境,匈奴已经打到河套地区了,不修长城,就得年年派兵防守,死的人只会更多。后来的明朝,不也修长城吗?怎么没人骂朱元璋是暴君?
修阿房宫、骊山墓是奢侈,但哪个皇帝不建宫殿、不修陵墓?秦始皇的陵墓确实大,但跟埃及的金字塔比,也没夸张到哪里去。关键是,秦朝的问题不在于“做了什么”,而在于“做得太急了”。
十年灭六国,五年搞制度改革,接着修长城、凿灵渠、击匈奴,全国的老百姓刚从战乱中喘口气,又被拉去搞大工程,谁受得了?就像一个人刚跑完马拉松,立马让他去搬砖,不崩溃才怪。
公元前210年,嬴政在东巡的路上病死了。他没想到,自己刚死,赵高和李斯就篡改遗诏,杀了扶苏,立了胡亥。胡亥是个蠢货,既没他爹的手腕,又没他爹的远见,只会瞎折腾,结果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喊了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立马反了。
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捧着玉玺向刘邦投降,秦朝就这么亡了,只存在了15年。很多人说,你看,嬴政搞的这套不行吧?但他们没看到,刘邦建立汉朝后,除了把郡县制改成“郡国并行”,其他的制度几乎全抄秦朝的——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驰道,甚至连法律都沿用了秦朝的框架。
到了汉武帝时期,干脆把分封制彻底废了,完全照搬嬴政的“中央集权+郡县制”模式。往后的两千年,不管是唐朝的“道州县”,还是宋朝的“路州县”,甚至元朝的“行省制”,本质上都是郡县制的变种。嬴政设计的这套“操作系统”,被后来的皇帝们修修补补,用了两千年。
05
评价一个皇帝厉不厉害,不能只看他在位时多风光,得看他给后世留下了什么。
刘邦建立了汉朝,但制度是抄嬴政的;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但科举制的雏形在隋朝,郡县制还是嬴政的;康熙巩固了疆域,但治理模式还是中央集权那一套。这些皇帝都是优秀的“程序员”,但嬴政是写“源代码”的人。
他最牛的地方,是在“分裂”成为常态的时代,硬生生给中国人植入了“统一”的基因。在嬴政之前,大家觉得“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天经地义;在嬴政之后,“统一”成了所有人的执念。三国乱了几十年,最后还是要归晋;五代十国闹了半天,到宋朝又统一了。这种对“统一”的执念,全世界只有中国有。
欧洲为什么分裂成几十个国家?因为罗马帝国灭亡后,没人能再搞出一套“郡县制”,各国贵族各玩各的,到现在都拧不成一股绳。印度为什么老是被外族欺负?因为他们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分裂的,直到英国人来了,才勉强捏成一个国家。
嬴政的厉害,不在于他杀了多少人、修了多少工程,而在于他改变了中国人对“国家”的认知。他让“统一”从一种偶然变成了必然,让“中国”这个概念,不管经历多少战乱,都能一次次重新凝聚起来。
当然,他不是完美的。他太急了,太狠了,没给老百姓喘息的机会,结果秦朝成了“短命王朝”。但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讽刺:秦朝的骨头,成了汉朝的肉;嬴政的骂名,换来了后世两千年的稳定。
所以说,要是论“厉害”,秦始皇嬴政认第二,恐怕没人敢认第一。他就像一个疯狂的设计师,用十年时间拆了旧房子,又用五年时间盖起了一栋摩天大楼,自己没住几天就塌了,但后来的人,都在他设计的图纸上盖房子,一盖就是两千年。这本事,够不够“厉害”?
发布于:广东省广盛网-线上股票配资-配资开户-股票如何开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