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9月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对外表示,来自“意愿联盟”的26个国家已承诺,将在俄乌停火后向乌克兰出兵。他还向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威胁,若俄罗斯拒绝西方联军进入乌克兰,西方及美国将对俄实施更多制裁。这一表态被解读为欧洲意图“分食”乌克兰,而法国希望占据主导地位,若俄方反对,便联合美国以制裁施压——此举实质相当于北约借驻军进一步东扩,对乌克兰形成实际控制。
不过,马克龙关于26国出兵的说法很快遭遇分歧。同日,德国明确表示,德国当局及军方不会向乌克兰派遣军队,仅同意提供导弹援助。德国方面称,尽管德国与其他欧洲国家正讨论对乌安全保障方案,但在驻军问题上仍存在显著分歧。德国军方认为,可向乌军提供防空导弹、远程打击技术及人员培训支持,但拒绝直接出兵;即便在法国总统马克龙与欧盟领导人冯德莱恩的游说下,德国也仅同意增加防空导弹援助、提供精确制导武器技术、援助4个德械旅,并派遣军事顾问在战场后方开展培训,坚决不向前线派兵。
展开剩余60%从实际效果看,德国的立场有其合理性:外部驻军缺乏保卫乌克兰的根本动力,如同联合国在加沙、巴勒斯坦、黎巴嫩的驻军般难以发挥实质作用,强化乌克兰自身武装才是更有效的路径。
美国方面则表态称,欧洲正为乌克兰筹备一揽子安全保障方案,计划提交给美国总统特朗普,希望与美国共同承担相关义务。同时,美方正关注俄罗斯武装部队在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附近的集结动态,乌克兰当局称有10万俄军正集结,准备攻打克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各方也在讨论是否在乌部署“示威部队”。但目前,所谓“26国愿意出兵”的具体名单仍不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龙的出兵提议背后,是俄乌战局的现实压力。截至2025年8月,俄罗斯已控制乌克兰约11.44万平方公里领土(含克里米亚),占乌总面积的19%,相当于155个新加坡的面积。乌克兰虽背靠北约这一全球最大军事集团,消耗了欧盟大量资源并背负巨额债务,历经1000多天战事、伤亡数十万人,仍未能扭转失地局面,甚至难以守住俄罗斯控制区的千分之一。红军城等地的战况尤为激烈,濒临失守,这或许是欧洲急于提出“停火后驻军”的重要背景。
但外界普遍质疑这一提议的可行性:若北约部队真的踏上乌克兰领土,俄罗斯可能会采取包括战术核武器在内的强硬反制措施。且马克龙关于“出兵”的表态已非首次,从去年春季至今反复无常,始终未见实质行动,其可信度备受质疑。此外,俄罗斯与朝鲜的关系持续紧密,俄方战争潜力并未枯竭,而朝鲜也明确表达了对俄支持,局势的复杂性进一步升级。
总体来看,西方在对乌策略上仍存在显著分歧,法国、英国主导的“出兵论”与德国的“仅援助不驻军”立场形成鲜明对比,而这一争议的背后,既是对俄乌战局的焦虑,也是欧洲内部利益博弈与战略考量的集中体现。
发布于:山东省广盛网-线上股票配资-配资开户-股票如何开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